阿拉斯加厉害么?
阿拉斯加以狗这一单位计算,总人口70万,总面积约172万平方千米,美国的面积是937万平方千米,也就是说,它一个州就占了美国的六分之一,比加拿大、印度这些国家都要大,可是人口却比我国一个中小城市还少。
这里地广人稀,三面临海,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可谓应有尽有,既有黄金、银、铜、煤等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又有渔业和海洋石油资源,阿拉斯加的地下天然气储藏量占美国天然气储量的80%以上,石油储量占美国原油储量的60%以上,是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输出的主要产区。
在诸多资源中,最令各路强人眼红、不惜动用大炮长戟、使出浑身解数进行争抢的,是阿拉斯加的陆地面积。在美国各州中,该州的面积比排名二、三位的得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面积总和还要大。如果把阿拉斯加放在加拿大,它将是加拿大10个省中面积最小的一个,比其他9个省还要小;如果和欧洲国家相比,它比瑞典、挪威、丹麦、芬兰、英国、葡萄牙、荷兰等国的面积总和还要大。
对于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来说,这么大一块处女地确实值得为之“大打出手”一番。然而,美国人对此却并不“感冒”,从1959年正式并入美国版图之后直到今天,这个美国最大的一块处女地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究其原因,与该州人口严重不足直接有关。
阿拉斯加的面积达171万平方千米,人口却不足80万。平均每人拥有2932.5公顷土地,相当于我国四五个超级大都市的面积,连同华盛顿特区、夏威夷两州在内的平均每20个美国人中只有1人生活在阿拉斯加。这样一个人少地多的州,即使有“大跃进”般的速度,也暂时没有多少人去开发那广阔无垠的蛮荒之地。
由于阿拉斯加人口和面积的“极度失调”,其行政管理机构和财政开支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人口与面积成正比的其他美国州份。也就是说,阿拉斯加“吃联邦”的程度比较高,对联邦政府具有“吸血”功能,即使以国富民强的美国来看,这种负担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除了上面讲到的人口“先天不足”,造成“人难管”,“管人”又要花大血本外,还有交通运输方面的“先天不足”。
交通基本靠“飞”。
由于阿拉斯加州远离本土,又四面环海,从本土去那里,若从白令海峡走,要穿越北极圈,如果从北美大陆沿岸走,要经过漫长而毫无补给能力的北极海域,因此海上运输成本很高,美国人宁愿将阿拉斯加产的原油装船后从北冰洋经白令海峡运回本土,也不愿意从中途的北美洲东海岸“抄近路”。
至于航空,虽然速度是海运的几十倍,但成本也是海运的几十倍。阿拉斯加与本土隔绝的情况,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而州内也没有大型江河可作内河航道,境内又90%是山地或高原,陆路交通也难以形成经济规模。
可以想象得到,像路州这样面积的地区,如果在美国本土,该有多少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会有多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然而,这些在阿拉斯加都成了不可实现的奢望。即使勉强建成一些交通、通讯和邮电基础设施,其成本也是其他州无法比拟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拉斯加想“大干一番”根本不可能;想迅速增加点人口以“赶上”其他州,更是不可能;想多交点税款以“减负”联邦政府,就更是“别做梦了”。
总之,对美国人来说,把阿拉斯加紧紧抱在怀里可以,要想让它真正变成有生产力的一块肥肉,却还差得很远。美国的那些先贤们在当初制定宪法时,规定任何一个加入美国的州,都必须成为与以前各州“并肩作战”的“平等伙伴”。
现在,阿拉斯加这匹“黑马”不仅没有跑过前面那些“老马”,而且也跑不过后面的“小毛驴”。美国人心里自然不是滋味。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继续拥有这块土地,又不“拖后腿”呢?有!
怎么办呢?1959年颁布的《阿拉斯加州自治法》,将阿拉斯加划为两个部分,大部分土地保留